封面图
136.7K 阅读

讨论 | the ordinary 突然倒闭?我们该囤点啥?

擦亮眼睛,不要盲目

糊奔奔糊奔奔

以后关注作者发文章时,需要推送提醒你吗?

不再提示

微博@糊奔奔,和谐有爱的科学护肤交流博主

去年开始就有很多胖友问:the ordinary怎么样?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当时是刚进入大家视野的一个小众品牌,了解并不全面,并不能因为使用过几款产品就评价一个品牌如何。再加上后续一直有新产品的问世,我也陆陆续续的在试用。到现在为止,分享一点这一年的使用感受。


the ordinary是什么品牌?


the ordinary 是加拿大 deciem 旗下的一个品牌,其主要特点是,1.产品大多以单一或少数的高含量活性成分为主的精华,按国内喜好,可以粗暴的理解为“原液”品牌。2.价格相对市面上其他产品低廉

The Ordinary 的官网是这样介绍的:

( Ordinary )是一套提供成熟、高效临床技术的升级护肤产品组合,致力于提高护肤行业定价与沟通的诚信度。本品牌将以最诚挚、最真实的面貌整套面世。这款前所未有的产品,不仅拥有一贯的技术水平,还展示了其诚信、完整的特性。The Ordinary 的出现将使一切号称精心研制的产品自惭形秽。The Ordinary 就是“完备的临床配方”。 

The Ordinary(Ordinary )是 DECIEM 旗下品牌。我们是一个专注于研究高级功能美肤的大型品牌组织。我们的团队专门从事材料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并通过我们的核心品牌 Hylamide 和 NIOD 为护肤产业带来史无前例的革新。在功能美肤的种类中,完整性非常稀有。老生常谈的技术指的就是那些迷惑消费者的所谓开创性或不易察觉的提价策略,但其实那只是将商品技术包装成先进技术罢了。 The Ordinary(Ordinary) 的诞生就是为了整合全部护肤措施,并将高效且更常用的技术以合理的价格推向市场。The Ordinary(Ordinary) 以诚实为傲,一直在行业革新低潮中浴血奋战,这间接反映了我们 Hylamide 和 NIOD 品牌的深度革新,这也将在该品种中继续体现。 



看起来有些自傲,又是要让其他精心研制的产品自惭形秽,又是整合全部护肤措施。

实际上类似 the ordinary 的品牌在市面上并不少见,例如:cosmetic、nufountain、timeless、instanatural 等等都是价格实惠、走猛药路线的小品牌,这类产品相比市面上其他常规的产品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只需要比较低廉的价格就可以获得较为明显的功效性能,而且思路清晰明了,不是给你编织梦想的产品。只要合理使用的话,消费者可以少花钱就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功效。

劣势:绝大部分使用感不佳、大多数消费者不懂如何合理使用、不耐受/过敏率更高、购买相对不方便。还有单一成分的局限性,

举个例子,很多人把 the ordinary 10% 烟酰胺当作美白精华使用。但烟酰胺对黑色素的作用只是抑制黑色素传递,而黑色素的路径不止有这一条,所以无论浓度再高,如果只用一瓶精华的美白效果,可能还不如多通路、浓度适中的产品的效果更好,比如:卡尼尔瞬白精华(低浓度烟酰胺+低浓度 vc 衍生物+ 377)。
果要获得更好的效果,官网建议是要搭配主打其他活性物的精华,那么几款搭配使用下来,肤感不佳是第一问题,其次是几款产品买下来差不多已经可以买一瓶正儿八经的有效果的精华了。

所以这类猛药路线的品牌也好,市面上的大品牌也好,都有其优点和适用人群,没有谁一定比谁好,谁能取代谁之说,大家各取所需就好。

就我个人感受来说,the ordinary 更多的是在使用常规保养品,满足基本所需(肤感和保湿等功效)后,作为功效方面锦上添花的选择。而不会只依靠它,来取代常规护肤品。(哼,护肤那么好玩的事情,还有那么多有趣的产品,谁要只用你啊。)


都说 the ordinary 是原料桶,没有工艺,

那真的会有效果吗?



我们消费者口中的“工艺”是个很模棱两可的概念,很多人其实自己也不理解自己说的工艺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我想更多是在表达,价格更贵的产品可能在技术、原料等级、诚信度方面更有保障。便宜的产品确实可能存在这些劣势。

但是保养品的配方也非常重要,决定最重要效果和成品质量的主要还是配方,所谓的“工艺”,只要是正规品牌一般都可以做到位,(当然乳化设备不同对乳化型产品的最终效果及肤感也会有一定影响。),能保证加进去的主要成分稳定起效,复配的成分不会相互影响,乳化增稠体系稳定不会莫名其妙水油分离、不会用到一半就变质等等,包材和料体要做好兼容性测试,确保料体不会和瓶器材料起反应以及产品质地与瓶器类型搭配得当不影响消费者正常使用,能做到这些就满足基本所需了。

如果还要求:要活性物功效最大化、要肤感享受、要比主打同样成分的其他品牌产品效果更好,那么肯定配方和“工艺”都要好。

说句难听的,你去买贵的好了,自己选择了几十元的产品,就要舍弃某些点

咱们就不纠结了,只要知道选的是正规品牌的产品,他们确实诚实地加那么多料进去,那么就会有效果。至于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影响最终效果的因素太多。

分享几款我使用过的the ordinary的产品:


the ordinary 10%烟酰胺精华



主要成分:10% 烟酰胺 +pca 锌

这两年烟酰胺的热度很高,顺带着主打烟酰胺的产品也都受到了追捧。这里我想浇浇冷水,烟酰胺确实是很优秀的成分,它很全能,而且成本低廉,即便是很多品牌宣传的 dms 的低烟酸烟酰胺,还是很便宜的原料。

当然不是说便宜就不好,它本身很好,只是很多人误以为烟酰胺是“美白圣品”,实际上并不算是,烟酰胺的美白效果在众多美白成分中不算很优异,而且单一成分的作用通路有限,需要效果更好就必须要配合其他的美白成分。

这瓶精华中美白的活性物就只有烟酰胺,那么注定美白效果有限,并不会因为浓度高而变强太多。这个配方更多的是给油性皮肤使用,长期使用有控油和一定的美白、抗老作用,如果你的需求是美白,不如看看其他产品,同样实惠的雅芳、卡尼尔、momus ,可能会更适合一些。

肤感方面是粘稠的蛋清质地,虽然谈不上很好,但也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放弃这款产品是因为我用不上,而不是肤感。鉴于价格实惠,还是会推荐给喜欢烟酰胺的油皮和相对稳定的痘痘肌肤使用。


the ordinary 咖啡因眼部精华



主要成分:5% 咖啡因+ EGCG

功效是改善水肿和抗氧化,质地是比烟酰胺精华更薄一点的水凝胶,除了敏感肌外,只要有改善水肿需求,几乎是所有肤质都可以用。 

网评对于改善水肿的效果不错,推荐可以尝试,不过要清楚是消水肿!水肿!不是消除脂肪肿,对天生的肿泡眼无效,不要对它抱不切实际期待,那些说用完之后双眼皮变宽的人,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有那么宽。

我自己没有继续使用下去的原因是,本身没有太大的消肿需求加上年纪大了希望用在眼部的产品更多是抗老,只是消肿和一点点抗氧化不能满足,所以要把眼部的岗位留给更有价值的产品了。

如果你有水肿的问题或者是年轻的没有太大抗衰需求的肤质,预算不多的情况下,这款产品是推荐使用的。

另外:虽然是眼部产品,只要你想用,全脸甚至全身都可以擦。


The Ordinary 23%vc 悬液



主打成分:23% 精纯 vc +透明质酸

无水配方,减少了 vc 的氧化问题。看着很美好,甚至还让我联想到科颜氏的那款 10.5% 的 vc 精华,一样都是无水的硅包 vc ,我们价格便宜、浓度还是科颜氏的一倍呢!

实际上呢,使用感差到匪夷所思,我相信一百个人用会有 99.5 个人无法坚持(为什么还有半个人?因为我已经被这个使用感吓到胡言乱语)。

油腻、厚重、难推开就算了,这特喵的简直是个磨砂膏啊,vc 颗粒在脸上磨的呀,真是想打爆产品经理的头。

后来被我下放到臀部了。。。。屁股上角质厚,用着居然没啥感觉,还挺好哈哈哈哈


The Ordinary VC 粉



主打成分:100% 精纯 vc

vc 粉是个人不太喜欢的产品类型,vc 对产品结构物都有配方要求,不了解产品性质的消费者买回去随便混,要么没效果,要么破坏混合的产品,还有可能增加刺激。

如果非要找个用法,用 vc 粉混合果酸身体乳是可行的,一般来说不太影响体系,而且能加强美白效果。

但是既然都是 100% 纯的 vc 原料了,为什么还要加点钱买 The Ordinary 的,直接买原料更划算。


The Ordinary 10% 维他命 C 面霜



主要成分:10% 抗坏血酸磷酸酯镁( MAP )

这款面霜意料之外的使用感还行(对 The Ordinary 的要求低到:能用就是棒棒哒),也是不太容易推开的粗糙乳霜质地,不过推开后是干爽的哑光感,有控油效果。

肤感有点像是在用没有润色效果的物理防晒霜,干皮用着会觉得太干燥,可以打底个保湿的产品,油皮会更适合。

缺点味道有点点臭,而且成膜后有搓泥风险。

MAP 需要经过转化起效,最终效果可能和乐敦 cc 差不多。


The Ordinary 8%vc+2% 熊果苷



主要成分:8%vc+2%α- 熊果苷

The Ordinary 有好几款类似体系的产品,用 90 多 % 丙二醇+主打活性物,真的就是原料加上溶剂就完事儿了。优点是:无水很稳定、高含量丙二醇自带防腐和促渗效果,缺点是:虽然无油,但是丙二醇的肤感就是“油”感,甚至还不如油。很多植物油还比它要轻薄一些,高含量的丙二醇的油膜感会保持很久。

如果连乐敦 cc 都觉得油腻的胖友就别考虑 The Ordinary 这几款产品了,同样都用的丙二醇,The Ordinary 的含量更高,油感是乐敦的n倍。

不过 vc 和熊果苷都是对我比较有效的美白成分,有可能还会继续用用或者是留着点涂局部色沉。

总结一下 The Ordinary 的 vc 产品,几乎没有一款适合日常使用的,需求找一款高浓度 vc 作为日常抗氧化精华的话,个人建议不如试试 cosmetic、nufountain、timeless ,价格同样很实惠。



The Ordinary 1% 视黄醇精华



主要成分:1%a 醇

已经停产的一款,无水配方,高含量的硅油基底,质地看着像是金霉素眼膏,厚实、颜色偏黄、油腻,在脸上时间久一些会慢慢挥发,变得没有那么油腻,使用感较差。

毫无享受可言,只能说比 The Ordinary 那一堆醇溶的精华要好一丢丢,作为日常护肤品这个浓度也偏高了。

之前我是用它来兑身体乳用,以 1:10 的比例稀释,肤感会好接受很多,浓度大约在 0.1% 适合长期使用。

虽然现在已经买不着了,不过后续还有出替代品,依然可以用来做身体护理,美滋滋。


The Ordinary Retinol  in Squalane 

 The Ordinary Granactive Retinoid  in Squalane




前面说的 a 醇精华停产后,除了一系列的 a 醇角鲨皖精华油来替代,主打不同浓度的 a 醇和羟基频哪酮视黄酸酯(HPR),配方基本一致,这里我们就放到一起说。

先介绍一下新式 A 醇 HPR,  HPR 是‘  HYDROXYPINACOLONE RETINOATE ’ 的缩写, 属于 A 酯, HPR 与其他 va 衍生物不同是无需经过转换就能直接与相应的 A 酸受体结合,原理与 A 酸(Tretinoin)类似。相比A 酸、A 醛,HPR 的刺激性减少了许多,透皮率也更加优秀

总结它的特点就是,比视黄醇更稳定、更温和,效果不输视黄醇。但是目前关于研究 HPR 的文献不多,目前看到的介绍也多为原料商数据,我们对它的了解还远不及对视黄醇的熟悉程度。

官网介绍说:“该产品使用新一代类维生素 A 活性技术,已被证明可比视黄醇更好地减少老化症状且无刺激性。”竟然能说出无刺激性,如此夸大的说辞,个人对他的结论不能完全信任。

建议是如果对视黄醇完全耐受,继续使用视黄醇,若是对视黄醇耐受度较差和刚开始尝试 va 类成分的胖友,可以从 HPR 开始入门。

The Ordinary 目前有 0.2%、0.5%、1% 的 a 醇角鲨皖和 2%、5%HPR 角鲨皖,The Ordinary 使用的 HPR 原料是复合物,实际含量是 0.2 和 0.5

大家各取所需,从低浓度开始使用,耐受后建议正常皮肤可以使用 0.5% ,这个浓度已经非常高了,是考虑到润肤油的用量很低,才挑了这个浓度稍稍提高的选项。

如果是润肤油用量也比较大的胖友,日常选 0.2% 即可。

用在身体护理则建议用 1% 视黄醇,因为可以和身体乳稀释使用,浓度高的会更实惠。

肤感方面,几乎和 haba 差不多,都是角鲨皖那种轻薄、流动性强、顺滑的滋润肤感,干皮会比较容易接受。

个人感受是比较之前的 1% 视黄醇要容易接受一些,虽然都很油,至少这个没有那么闷。

最大的缺点是:臭!一股强烈的、难闻的、刺鼻的原料气味。


The Ordinary 2% 维生素 A 衍生物精华



主要成分:羟基频哪酮视黄酸酯+视黄醇

个人最喜欢的 The Ordinary 的一款 a 醇精华,首先肤感是相对比较容易接受,是稀薄的乳液质地,成膜后会有点油亮,使用感也不说太好,但可以正常使用。

其次活性物用上了 0.2%HPR 的同时还加上低浓度的 a 醇,不用纠结到底选哪个的问题。气味也是难闻的原料味,不过比角鲨皖那几款要淡一些。

是我从开始使用到现在,还会断断续续回购用来擦脖子和手的产品。如果预算不高的胖友也可以和我一样用这款搭配 The Ordinary 的胜肽精华作为颈部抗老,至少比同价位里各种颈霜的抗老效果要可靠。

另外,如果有兴趣尝试羟基频哪酮视黄酸酯这个新成分,又觉得 The Ordinary 使用感太差劲的话,推荐可以试试看 Mad Hippie 的,同样是 2% 的浓度,肤感整体还不错。


The Ordinary Buffet 精华



主要成分:二胜肽、三胜肽、四胜肽、五胜肽、六胜肽、复合氨基酸、乳酸菌发酵溶胞产物

如果说刚开始觉得都是烟酰胺、水杨酸等常见的原料,很没有意思,而且更好的替代品多。那这款算是真正有做到他们最初宣传的理念,确实是同类型产品中,非常实惠的价格,Matrixyl 3000 , Syn-Ake ,Argireline  等多种胜肽,这些胜肽是比较贵的护肤品原料,而且很少有产品会同时使用这么多种肽,官网宣传原料添加量是 25% ,价格却在百元。市面上要想找到同类型的,产品价格要贵得多了。

胜肽类产品相对 va、vc 都要温和不少,即便是高浓度的添加,依然不会太刺激,绝大部分肤质都可以接受。

而且使用感也是 The Ordinary 的产品中,比较好的一款,水润轻薄的蛋清质地,不粘不油不闷。The Ordinary 做到这样,我已经没啥要求了。

推荐给所有有抗老需求的胖友,年轻的胖友也可以把它用作眼部精华,抗老意义比咖啡因精华要强,送给家里的长辈也是高性价比之选。

要注意的是,用量不需要太大,高分子胶用量过多,可能反而不容易渗透,而且有搓泥几率。


The Ordinary 果酸焕肤精华



主要成分:30% 果酸 + 2% 水杨酸

浓度看起来很吓人,实际被碱剂中和后,不知道还有多少浓度。一直没有在脸上使用过这款产品,不过用在身上,确实有明显的嫩滑效果。

个人很喜欢在身上用果酸,去角质、美白、嫩肤、抗老的效果都让人迷恋,而且对于毛周角化也有改善作用。

市面上其他的高浓度焕肤类果酸产品,多是果酸棉片,折合每次单用面部就要几十元,The Ordinary 的一整瓶才几十元售价,即便是效果真的差一些,也真是找不到其他价格接近的产品了,会继续回购使用。

我不用在面部的理由是,因为在医院做一次果酸焕肤的价格并不贵,效果明显要比家用的高浓度酸好太多,既然都是“高风险”行为,当然要选回报更高的项目。加上日常护理中的“猛药”的岗位,已经留给 a 醇、vc 等对我来说更有价值的产品了,自然就更没有家用果酸焕肤产品的空位啦。


The Ordinary 0.1%EUK 精华

The Ordinary 5% 硫辛酸精华

The Ordinary 3% 白藜芦醇 +3% 阿魏酸精华

The Ordinary 15% 乙基 vc 精华



这几款的配方架构和前面说的 8%vc 是一致的,用 90% 多的丙二醇+活性成分,使用感难受是最大的问题。

先说其中不推荐的,15% 乙基 vc 精华,个人感受是既然已经决定要承受如此可怕的肤感,不如干脆用效果更好的精纯 vc ,再不济 The Ordinary 8%vc+2% 熊果苷也比这款的美白效果要更强些。

5% 硫辛酸精华,硫辛酸本身也不是什么特别强的成分,而且这款精华还做成了周护理型产品,刺激、麻烦、效果一般。在其他抗氧化精华的对比下,显得很鸡肋。

Euk 和白藜芦醇精华是属于还可以试试的产品,白藜芦醇和阿魏酸是大家相对比较熟悉的多酚类成分,两个成分都是抗氧化、美白、抗炎的一把好手,而且阿魏酸对紫外线有一定防护作用。这两个成分的一大问题就是不稳定,在这直接溶在丙二醇里,就不太有不稳定的问题,只要避光保存好,相对不太容易失效。

The Ordinary 给它的定位是夜间精华的原因也是因为白藜芦醇见光容易失效的问题,实际上白天也可以用,只是容易失效而已,但不会完全失效,哪怕白藜芦醇倒下了,还有阿魏酸还在呢。

可能就是考虑到白藜芦醇精华定位在夜间使用,所以 The Ordinary 又搞了一款 euk 精华,euk134 中文名叫乙基双亚氨基甲基愈创木酚锰氯化物,它是一种模仿人体超氧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物的成分,作用机理类似 sod ,又比 sod 更优秀。

它适合用在日间,主要作用就是减少光损伤、保护 dna 、可以循环进行抗过氧化活动。

不过这几款醇溶的产品,或者说就是原料吧,毕竟成分太单一,个人喜好是多种抗氧化剂,多通路抗氧化。所以即便用的是很好的原料,也难以独挑大梁,效果还完全不能让我强迫自己去忍受这样的肤感。

假设 The Ordinary 以后出一款多种抗氧化成分协同的产品,把白藜芦醇、vc、阿魏酸、硫辛酸都用上,可能我会逼自己用下去的。


最后:

The ordinary 的产品有几款还不错,特别是后来出的一些产品能看出来在进步,但也没有非常好,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余地。试用过的大致就是这些,防晒霜、底妆类产品不打算尝试了,对这类产品的特殊要求就是使用感,又厚又白的防晒就算配方再好看也不能让人又坚持用下去的心情。


有人疑惑这么便宜是不是真的有效?

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来说,配方和肤感优秀的产品如果是一碗色香味俱全的沙拉,吃着好吃对身体也好,那The ordianry 就是一颗生菜、一把西兰花,洗洗掰碎了就让人吃了,不好吃,但营养价值还是有的。

假设都是主打生菜的产品,本来生菜沙拉也就不贵,那我们干脆挑点市面上好吃的沙拉来吃得了,贵不了多少,至少吃起来舒服。

而是像胜肽、euk134 这些相对贵一点的原料,我们就看作是三文鱼、牛油果,本来就不便宜,放在沙拉成品里就更贵了,预算有限的朋友,也可以考虑自己买点这种贵的原料配着市售的生菜沙拉吃,牺牲一下口感,给身体多补充些营养。

最后要提醒一下,不止是 The ordianry 精华,长草类似的高浓度活性物的产品,在不确定自己是否可以使用、是否了解其特性的情况下,不要盲目使用,再好的成分也有不适宜的人群,不小心出现过敏、不耐受反应了,反而适得其反,得花更多的心思去弥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