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然非常重要,作为一个讲究人,窗框也不能太潦草。然而眼周皮肤作为人表皮中几乎最为薄弱的一个区域,有时会出一些小状况,长一些「脂肪粒」:
这时就会有很多人跳出来告诉你:这是你的眼霜选得不好,所以闷脂肪粒了。
一个广为流传的解释是:因为使用的眼霜、面霜质地过于黏稠,或者含有太多不易吸收的矿脂、硬脂,把毛孔堵塞了,所以才会形成这种脂肪粒。
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看脂肪粒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吧。
脂肪粒的特点
▼
这种白色,针尖至米粒大小的多发丘疹,好发于面部,尤其是眼睑、脸颊和额头。乍一看就像一粒米,或者一滴油脂,不仅中国人习惯于称呼它「脂肪粒」,英语国家中它的俗称也是「oil seed」。实际上,它的学名叫粟丘疹,英文是 milia,这几乎是我刚刚开始从事皮肤科工作时,最先记住的一个疾病英文名:米粒啊!是不是很形象?
其实不仅大人,粟丘疹更常见于婴儿,将近一半的婴儿出生后都会出现这样一种皮疹:
你总不会觉得新生儿也会用眼霜的吧?
由于出现的概率实在太高了,一些产科病房还会在病房内张贴科普海报,告诉家长们这是正常的,新生儿粟丘疹不需要处理。事实上,家长如果故意去掐、抠,反而有可能造成皮肤损伤,不处理的话,这些小米粒大多会在几周后就自行脱落了,并且也不会留下色素沉着或者疤痕。
成年人的粟丘疹就不会脱落得那么快了,而且相比整天只会吃和睡的小婴儿,成人总是更为在意自己的外观一些。因此发现眼皮上长了粟丘疹的成年人,多半会很急切地想知道:
脂肪粒的成因
▼
如果我们用显微镜把粟丘疹放大,就会发现眼霜闷出粟丘疹是说不通的。
下图是一张真实的皮肤病理切片(不是画出来的,是真的),在显微镜下观察时,粟丘疹是这样的:
你有看见毛囊吗?
没有吧。这是因为,粟丘疹并不是一个毛囊性的病变,它与毛囊根本就没长在一块儿,它是一个孤立的,位于真皮层的囊肿,囊肿的内容物是本来应该待在表皮最外层的角质。
那么为什么角质会跑到深层去了?也许是曾经的外伤,也许是不当的去角质或者激光嫩肤,也可能是日晒损伤的积累造成的,但无论如何,你的眼霜没那么大本事把角质塞到这么深的地方。
长期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外涂,可能使上皮的厚度和结构发生微妙的改变,也是粟丘疹一个可能的高危因素。我国《化妆品卫生规范》明确规定,化妆品中不得添加糖皮质激素。只要购买合格的正规化妆品,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假如你的眼霜、面霜来路不明,没有完整的国家批准字号,也许有可能真是它的锅。
脂肪粒的解决
▼
我还是颇反对动不动说国人如何如何的,因为外国人面对一些健康问题,也常常做一些很傻的事。
欧美人迷信维生素可以治百病,常常会尝试吃一些烟酸、辅酶 Q-10 和其他 B 族维生素,来试图促使粟丘疹消退,他们大概把这理解为一种皮肤老化,所以去抗衰老。这个思路似乎很有道理,但是其实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口服额外补充这些维生素会加速粟丘疹的脱落。按保健剂量服用这些营养素多半不会导致中毒,这样做最大的坏处只是浪费钱——当然,这也够大了。
民间科学家热衷于一切疾患都在厨房里完成治疗,他们则会试图自己用针刺破粟丘疹并挤出内容物。这其实也不能说是错的,即便你到医院去,医生很可能也是拿出一支粉刺针给你挑了它。但我仍然不建议你在家里自己挑,理由是:
- 如果你不懂得妥善消毒,这么做有感染的风险。
- 如果你下手没个轻重,这么做有留疤的风险。
- 即使你什么都不做,粟丘疹们还是会自愈。
是的,尽管需时比婴儿更长,成人的粟丘疹也会自愈。
如果你是个讲究人,实在等不了,到皮肤科门诊挑了它,也费不了多少时候,还便宜。别觉得一点小问题还上一趟医院不值得。我知道你现在看了我的文章觉得你已经很懂了,我就问问你:
下面这些哪个是粟丘疹,哪个不是?哪个是皮肤老化,哪个是血脂高?哪个是肿瘤?
服不服啊?
——————
公众号「陈语岚」主笔,皮肤性病科主治医师,优秀科普作者,2 个孩子的妈妈。我想跟你谈谈护肤和生活